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玉米斑块种植方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玉米斑块种植方法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玉米条斑病症状?
玉米条纹病的主要症状是叶片退绿发黄,枯萎,叶尖边缘部位出现紫红色条纹。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,苗期受害重。
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纹,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,病情进一步发展,叶片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,尤其新叶上明显,叶色变黄,组织变硬,质脆易折断。
有的从叶尖、叶缘开始,出现紫红色条纹,最后干枯…
玉米条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,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***或褐色斑块。以下是玉米条斑病的一些特征症状:
1. 叶片出现***或褐色斑块:斑块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,大小和形态各异。初期斑块可能为***,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褐色。
2. 斑块逐渐扩大:随着病情的进展,斑块可能会逐渐扩大,并融合在一起。
3. 斑块中心逐渐变为白色:在一些病例中,斑块的中心可能会逐渐变为白色,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。
4. 斑块边缘锯齿状:斑块的边缘可能呈现锯齿状,不规则的形状。
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、煤纹病、枯叶病、叶斑病等。
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、叶鞘和苞叶。
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,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,形成边缘暗褐色、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。后期病斑常纵裂。严重时病斑融合,叶片变黄枯死。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。下部叶片先发病。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,病斑较小,与叶脉平行,色泽黄绿或淡褐色,周围暗褐色。有些表现为坏死斑。
有两种类型叶部病斑,但在中国已发现的病斑类型为圆至椭圆形,病斑在叶脉间发展,中央灰褐色,边缘深褐色,周围有水浸状褪绿晕圈,大小约3~4×2mm。
另一种病斑类型为在叶脉间出现水浸状深绿色或黄褐色条斑,边缘规则。在茎和叶鞘上,病斑为水浸状,长形,橄榄色,逐渐变为淡***。
玉米大斑病较往年发生重,该如何用药高效防治?
玉米大斑病这几年来可谓是形势越来越严峻,并且呈现出一种加重的趋势,有很多的省份和地区都被感染,包括内蒙古,河北,吉林等地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玉米大斑病的情况。
发病原因
主要是因为种植了一些感病的品种,另外田地里的湿度,温度,以及一些昆虫,或者是水流,风力都可以进行传播,病残体可以残留在土壤当中越冬,等到第二年进行感染,另外还与栽培措施和气候也有这明显的关系。
防治方法
①选择抗病的品种:对于一些发病区比较严重的,例如我上面提到的那几个地区,一定要选择抗大斑病的品种,并且加以预防和治疗。
②尽量不要重茬:因为他可以残留在枯枝落叶和土壤当中生存(菌丝体和分生孢子),下一年又感染了,因此尽量不要重茬。
③药物防治:可以选择50%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,也可以用***酮,苯醚甲环唑但是注意要打透。对于严重地区一两次不顶用,要隔几天在打。
另外一般早播的品种比晚播的病轻,植物稀疏的也病轻,因此我们还可以适度地配合田间管理。
谢谢邀请。
明年种个抗大斑病的品种最省心。
发生以后就打药,这病发展特别快,打药越早越好,可以用吡唑醚菌酯、嘧菌酯、丙环唑……
另外,注意玉米营养,后期别脱肥。现在很多地方种玉米都是种肥同播后期不追肥,这种做法是省事,但是对玉米并不好。营养跟不上,不但容易得大斑病,对其他病害的抗性也弱,还影响产量……
玉米大斑病发生后如何防用药高效防治?
玉米大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,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,它使玉米叶出现许多干枯大斑,甚至使叶子大部干枯,造成玉米严重减产。
玉米大斑病发病后用药高效防治的方法是: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喷雾,从发现病株到授粉前,每7天喷1次,连续喷2~3次。
喷药***建议是:1.做到早发现,早打药预防。2.所用药剂质量要好,才能防治效果好。3.也可用农药店推荐的新药。4.每次喷药建议添加渗透展着剂,给农药强力增效并防雨水重刷。
以上建议仅供参考。谢谢详阅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玉米斑块种植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玉米斑块种植方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