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种植技术农药百事通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种植技术农药百事通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?
  2. 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?到底用不用防治呢?
  3. 在农村种地的过程中,你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?

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?

现在的农业害虫杂草都对一些常用地杀虫剂和除草剂有一定的抗性。那么怎么能够暂缓抗药性的发生呢?

1、合理用药。要真对不同的害虫和杂草***取有针对性的药剂进行防治;不要一味地追求效果而擅自增加药剂施用量,要根据说明书指导用量施用。可以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复配来提高效果,比如阿维菌素单独施用效果一般,可以与吡虫啉、毒死蜱等药剂进行复配,注意要减少毒死蜱或者吡虫啉的用量。

种植技术农药百事通,农业百科种种植技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、以防为主。无论是害虫还是杂草,防治都要以防为主,做到杀虫不见虫,灭虫先灭卵。在未明显发生虫害以及轻微发生时,及时用药防治,在萌发初始期做好预防工作。

3、作业机械,作业机械关乎着杀虫、除草的效果。雾化效果越好,防治效果也越好。所以在防治虫害方面可以在选择喷头孔径更小、雾化能力更好的植保无人机来作业;在灭草方面可以选择电动压力喷雾器或者农用机械药罐来作业。喷雾均匀,才能更好的防治农业害虫和杂草。

4、作业时间段。选择早上或者傍晚凉爽天气作业。中午温度高,雾化药剂易高温蒸发,叶片着液量小,不能很好的起到防治效果,害虫和杂草也产生抗性,影响药剂防治。

种植技术农药百事通,农业百科种种植技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对于如何暂缓农药抗性问题我就说这么多,基本上就是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,以防为主、治为辅以及使用雾化效果更好的农用机械。

作为一个农药销售者,这些年来,我感到越来越害怕,害怕什么?害怕农民朋友的使用农药的数量!

我对自己所在的地方比较熟悉,哪家有多少土地,种植什么,用药量多少,差不多都知道,但是他们的用药量远大于你的预估,问他们为什么用的这么快,答案是,用量是说明的两倍以上

种植技术农药百事通,农业百科种种植技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唉!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好无能,亏对老师的教诲:为了减缓抗性,

农药要交替使用!

用量要按说明使用!

这都是经过N次实验的结果

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,统统是耳旁风,他们认准的一种药,几乎一年用到底,用量一次比一次多,害虫的抗性越来越高,最后说你的药不好。有多少好药都是被这样做死滴!

最后再强调一遍,为减缓抗药性,农药一定要交替使用,按说明用量使用!切勿盲目加大用量!

为了食品安全,请尽量减少使用农药!

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的农药由当时的300来种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种,农药品种和数量的增加,是双刃剑。看似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好了,其实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,比如使用灭草剂的同时也让一些有益的杂草消失殆尽,有研究证明,灭草剂的使用也是白血病等病症的致病因素。对农作物的病虫害不应当越严重就越用更毒的农药,而应当在生物防治上下功夫。农药延缓抗药性还应当从毒性小、效果持续长上做文章。国家还应当投入资金,组织专家研究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,尽量少使用农药。

作为一位地道的农民,我想说农药的产生让农民确实轻松了很多,不用再每天早起逮虫,也不用每天锄地,这是农民应该感谢的!但是农药的过度使用,导致了害虫和杂草的对农药的抗药性,同时也污染了土地和河流,以及农民饮用的地下水!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,不能盲目使用!建议用物理方法治疗病虫害,世界之大一物降一物,所有的病虫害都用农药,那鸟儿吃什么!农民朋友们为了我们的家园,请你们合理使用农药!

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?到底用不用防治呢?

蚜虫一定要防治,别小看这小小的蚜虫,对小麦危害太大了,可使小麦减产严重。

蚜虫可以为害多种农作物甚至杂草上也可生存繁衍。危害小麦主要密集在麦叶和穗上刺吸小麦的营养液汁,可致叶片枯黄、籽粒不饱满,对产量影响较大。

麦蚜一年可发生10~20代,以卵在麦田枯叶、土缝及杂草上越冬。以成虫、若蚜群集在植物茎、叶、穗部刺吸组织的营养水分,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。春季气温偏高,雨量适宜,麦蚜发生重。麦蚜的天敌很多,主要有七星瓢虫、食蚜蝇、蚜茧蜂、草蛉等。不过,农民在喷药防治蚜虫的同时,这些蚜虫的天敌也会被统杀掉。

当麦田蚜株率超过30%,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时,要及时防治。

(1)可亩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~20g对水3000倍液喷雾防治、或25%高渗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、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~60mL,同时兼防治小麦吸浆虫和麦叶蜂棉铃虫等其他虫害。

(2)可***用小麦丰产套餐进行“一喷多防”。同时达到防治病虫害、增加营养,提高小麦抗逆能力,增收高产

可选择氟环唑、苯甲吡唑酯、芸苔素内酯、磷酸二氢钾、噻虫嗪等混合喷雾。

蚜虫也叫吸浆虫,俗名腻虫,属同翅目蚜虫科,刺吸式害虫,是一种比较难致于死地的害虫之一,原因是它除***产生后代外,还有孤雌繁殖的本能,繁殖速度快且多代,对农作物危害极大,若不及时防治,后造成严重损失。小麦蚜虫防治是必须的,看你用哪个途径防治,防治途径有下列几种,供参考。

1、绿色防治:①、用中药百部熬制兑水喷施;②用洗衣粉、尿素、水(1:2:400)溶液喷施。

2、靠天敌灭蚜,蚜虫的天敌有几十种之多,如;瓢虫、草蛉、食蚜蝇等。

3、农药防治,用高效低毒的呲虫啉等。

我建议大家还是走绿色防治、天敌防治之路,必竟是人食用的主食,不可放肆!

谢谢回答了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,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,全球约有40%的人以小麦为主食。

小麦是我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,种植历史悠久,面积广泛,广大农民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,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一大害虫,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蚜,穗蚜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,开始对小麦危害,最先开始在叶片背后群集危害抽穗后,转入穗的粒间,吸食汁液使叶片提早干枯,严重影响小麦产量,严重时,可达50%以上,老百姓有句不治麦蚜肥料白下的说法,防治麦蚜,主要在五月,对麦蚜的防治一定要勤观察,早防治,药剂可选用40%的氧化乐果,或15%的吡虫啉,加高效氯氰菊酯,结合防治小麦黏虫,一单发现,应及时喷药,喷药时喷头朝上,喷时应周到细致,不可漏喷,一定要治早治小治了。

关于麦蚜到底需要不需要治的这个问题,是麦蚜不但要治,而且要治好治彻底,否则,将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,使小麦籽粒廋瘪,千粒重严重下降,不治的话,让你后悔莫及。

谢谢邀请,关注农药百事通,了解更多农业信息。

小麦蚜虫是小麦种植中最常见的害虫,也是防治次数最多的害虫。山东河南不少地区,一年要用药三到五次。而且如果防治不当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

小麦蚜虫的防治难点主要有两个,一是蚜虫爆发后防治效果不好,二是小麦修穗后植株密度大,用药难以到达小麦下部,防治效果不理想。

想要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好,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:

一是播种前用吡虫啉类种衣剂包衣处理。可以有效预防第二年蚜虫发生。

二是提前用药。尽量在3月中旬或小麦起身前就用一次杀虫剂

三是科学用药。尽量不使用单一制剂,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功夫等复配使用。同一种农药连续使用不超过两次,一季小麦累计使用不超过两次。

四是添加渗透性强,或者有熏蒸作用的制剂,比如敌敌畏,氧乐果。尤其是修穗之后。也可以适当使用有机硅类的扩展剂来增强药效。

农村种地的过程中,你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?

在农村种地的过程中,你是通过什么样的途经来学习种植枝术和管理技术的?

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,最初还是从老农人的言传身教开始的,有好多种地学问都是先辈劳动者长期种地经验的智慧和总结,如“深耕浅种",深耕是为了活化土壤,浅种是为了使种子出苗快出苗齐,在生产中,对于茎块类作物为什么要必须起垄培土,目的是使土壤膨松,让茎块长的大,但有些非茎块类作物如玉米也要培土起垄或起堆,原因是茎秆高避免倒伏,等等学问,哲理深奥,也从中初步认识到了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大概种植方式。

又如“收多收少在于肥,有收无收在于水”,深刻哲理包含其中,说明了农作物种植当中肥和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,在生产中要加强肥水管理,尤其水分更不可缺少,它直接关系农作物的产量有无,进一步认识加深,知道了肥水管理的重要性,在种地过程中,既要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,又要保证水分的需求,保将土壤湿润,让作物正常生长。

后有幸参加了我们县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学习,对农作物种植和管理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加深,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际对比相结合,对作物病害的发生规律、症状及防治,农作物高产种植模式及实施措施等,对农作物种植管理有了进一步加深,在作物生长管理过种中记住,作物病虫害“发病早晚看温度,发生轻重看湿度”,说明温度湿度变化大时,就要注意观察作物病虫害状况,及早预防或加强改善温度温度状况条件

所以种地过程中的种植和管理技术,只有经过言传身教、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,循序渐进,才能积累更丰富的种植和管理技术,深耕浅种,***消毒,足施有机农家肥,适控氮肥,增施磷肥,补充钾肥,添加微量元素,保证土壤水分,预防病虫害,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植技术农药百事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种植技术农药百事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