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种植技术差异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种植技术差异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南北的植物种植差别有什么?
重点在于应用的树种的不同。
我国以长江为南北的分界线,对广域植物而言,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能种,只是在养护方面要注意的不同。
如雪松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见到,北京也有大量应用,但其小苗在北京露地过冬须特殊维护;
距离长江越远的地区,其植物种的交叉就越小,如中国的最北方大城市哈尔滨与南方的广州、深圳相比,其园林植物应用之间的差异就非常巨大。
在东北可种植耐寒的红松、白桦、紫丁香等;广州等地则喜欢应用棕榈等热带植物。
古代种植技术的演变?
(一) 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
新石器时代(距今约10000--4000年以前)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。它是在***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。农业的产生,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(二) 农业技术的初步形成时期
夏、商、周(约公元前2100--公元前771年)这一时期,中国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,青铜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。水利工程开始兴建。农业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。
(三) 精耕细作的发生时期
春秋战国(公元前770--公元221年)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和科技文化***展时期。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,铁农具和畜力的利用,推动了农业生产的***展。
(四) 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时期
秦、汉至南北朝(公元前221--公元589年)这是中国北方地区旱地农业技术成熟时期。耕、耙、耱配套技术形成。多种大型复杂的农具先后发明的运用。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写作大型农业百科全书《齐民要术》。
(五)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时期
隋、唐、宋、元(公元581--公元1368年)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。南方水田技术配套技术形成。水田专用农具发明与普及。棉花在中国逐渐推广。出现众多农书。土地利用方式增多。南北方农业同时获得***展。
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形态大致经过了早期农业、传统农业、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,古代农业按照原始农业(原始社会-商周)、传统农业(春秋战国--明清)分两大部分
传统农业:
1、生产工具:
战国
铁犁
没有犁壁,只能松土破土,不能翻土造垄,构造比较简单
西汉
耦犁
二牛三人、一牛二人
耧车
农村插秧和抛秧有何区别?哪种产量更高呢?
农村插秧和抛秧有何区别?哪种产量更高呢?别看我是【眼镜哥】,我对种植水稻一样在行!
在农村,我们山区梯田栽秧,经历了从***取插秧到抛秧再回归插秧方法的演变。以前,祖祖辈辈都***取插秧定植方法,后引进抛秧技术,现又***取插秧方法。
在方法的不断演变中,两者区别、优劣一目了然。下面,我以山区梯田栽秧经验分析二者区别:
插秧用苗,可以用水田育苗,也可以用旱田育田。而抛秧只能用旱田育苗,用水田育的苗抛不均匀。
二、对秧苗定植时机不一样
插秧用苗,在秧苗10至20厘米左右随时可以插用。但是抛秧苗绝不能超过10厘米,否则抛下去的秧苗,很多不是根部着地,有许多浮秧,成活率极低。
三、对稻田控水不一样
插秧的稻田保留水深1厘米到10厘米都可以。但是,抛秧的稻田水深不能超过1厘米,最好是直接抛在稀泥上,成活率最高。而且山区梯田靠天上下雨储存水量,如遇干旱天气,抛秧因储水少则容易出现干涸,损失严重,所以现在,我们还是***取插秧方法定植。
四、插秧行距、株距相对均匀,后期除草、施肥、喷药管理方便,抛秧则相对欠缺一些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植技术差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种植技术差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